.與Kuo的合照
在之前收到運動邦來信詢問是否參加這一次與郭泓志茶敘的意願時,
我停頓了好久-幾乎快要超過一分鐘-腦中才反應出「我一定會參加!」這句話,
簡直是不敢相信能有這種機會可以與小小郭見面。
打從我看棒球以來,其實從來沒想過能夠近距離與自己喜愛的球員與會,
更別說能和眾多實力堅強的棒球寫手同在一個咖啡廳裡聊上一個小時。
在邊喝咖啡、邊聊天的過程中(誤),
這次的經驗讓我受益頗深-在任何層面上-也讓我更了解,
『郭泓志』:這位經歷過四次手術,但依舊馳騁在棒球場上的台灣強投。
.Kuo保持著樂觀的小小郭,在訪談時非常的態度,時常開著玩笑,像個大男孩一樣
郭泓志生涯起於洛杉磯道奇,2000年在Dodgers 1A的比賽投得虎虎生風,
3局沒有掉任何分數,面對十位打者雖然投出了一顆觸身球,
但也送出了多打7次的三振(K/9是21.0啊!),據紀錄,該場最快球速高達157公里!
也讓道奇球團滿意,但就在此時,投球手肘帶斷裂,不得不開刀治療,
直至2004年共計動過兩次Tommy John手術以及一次組織清除手術,
然而他的意志力依舊支撐著他繼續丟下去。
其實很關心旅美台灣球員的我也一直持續地在關注小小郭,
曾經在一次專訪聽見他說:
『自己有夢想,你逐漸在完成它,就算你還沒有完成,你就已經成功了。』
的確,受傷對郭泓志是有影響,但並不影響他想繼續打球的心,
始終不斷的在磨練自己的心志,也讓他在2009年NLDS對上紅雀時,幸運地拿到了勝投。
讓我想起了,他曾經在訪問上說過:
『對我來講,能找到一個是你興趣的工作,是遠比別人好的事情。
很多人是為了工作而工作,很少人是為了興趣在工作。』
小小郭也覺得自己很幸運,因為棒球是他的興趣,為了興趣而工作。
也因為這樣,他有了繼續丟下去的意念,並且努力的繼續鍛鍊自己。
是阿,只要不斷努力讓自己的技術更加成熟,總有一天會爭取到機會向前邁進的。
.郭泓志曾對上的打者的OPS排行榜(5 PA以上/來源:Baseball-Reference.com)
有作者問到『哪位打者是他印象中最難纏、最深刻的』,
他緩緩地說是有『生化人』、『The Machine』美譽、多明尼加籍的強打Albert Pujols,
其實我蠻意外不是Barry Bonds,
因為他在大聯盟生涯被扛第一支全壘打就是Bonds在AT&T Park所擊出,
但從這裡也可以看出郭泓志的霸氣-他並不怕打者,
於是一群作者追加了『那2010年巔峰時對上Pujols時心裡感覺是如何?』這個問題
他帶著笑容,打趣的說『那時候就比較簡單一點。』
在座所有與會人士都笑了,不過他還是很謙虛的說『其實每一個大聯盟打者都很厲害啦。』
其實郭泓志就是一個時時刻刻都妙語如珠的人,
在後面的訪談也是如此,常常把所有人逗得哈哈大笑。
.(郭泓志對上Pujols,合成照)
隻身在美國,當然英語能力很重要,根據前幾年的訪問,
小小郭說『大約花了3、5年的時間才能自己一個人去外面吃飯』,
於是有作者問他,最了解他,根本不用溝通的捕手是誰?
『Russell Martin。從小聯盟就有合作過,
他也了解我的每種球種與當天狀況,通常只會丟直球,
而且他認為我的每種變化球都不夠好,也不想讓我投變化球。
不像其他捕手會先問我會丟哪種球路然後配球。』
小小郭又說『只要跟他搭配,基本上只有直球。(笑)』
.郭泓志身材魁武,霸氣十足
提到好友,我們也問了他印象最深的教練與投手教練,
郭泓志不假思索的表示
『Torre很願意在他成績不是很好的時候願意給我機會。
因為Torre不會因為所謂的名氣大小就刻意安排誰上場。』
總而言之,
『Torre是個會讓球員為他拼命,也會自然的就讓球員喜歡他、獲得信任感的總教練。』
小小郭又說『他不會對外譴責球員的不是,
與記者相處也很好,實在是一名讓人尊敬的總教練。』
投手教練方面,他提到了Rick Honeycutt:
『Honeycutt從我小聯盟就帶過我,通常他只會給我們一個想法:「與打者對決」。
也不會改變投手的姿勢或細節,最重要的就是,在任何情況下維持投手自身的節奏與策略。』
他表示『Honeycutt在他投球心態方面幫助最大。』
過了一會他又說道『他就是一個很和藹可親的老伯伯阿(笑)。
只要有問題就找他,他會跟你一起想辦法解決;沒問題的話他也不會理你。
一般時間他很平易近人,常常會問我的家人近況,
或是賽季結束後要不要跟他去釣魚之類的,是個很好相處的人。』
.圖中左Rick Honeycutt、中右Joe Torre、圖右Russell Martin
關於小小郭印象最深的一場比賽,
他回憶道『2010年對上響尾蛇的比賽投了7局跟8局,
因為狀況不錯,不管是任何球種,想丟到哪就丟到哪,
直球也有97、98(英哩),就像是在跟小朋友對決一樣,很輕鬆(笑)。』
那場比賽,道奇以3-1獲得勝利,小小郭也獲得當年的第三勝。
http://www.baseball-reference.com/boxes/ARI/ARI201007040.shtml
↑該場比賽Box
↑該場比賽郭泓志的精采表現
當年郭泓志Debut時是先發投手,
所以我們問到了他喜歡被定位在哪個位置上、定位轉成中繼之後心態又是如何?
小小郭表示自己比較喜歡當中繼或是後援投手,
『因為我喜歡每天都有上場的機會,比起投一休四的先發投手,
擔任中繼與牛棚的隊友一起聊天、一起關心球賽、一起享受球賽後半段那種緊張的感覺,
對我來說才有參與比賽的意義,也更刺激。』他喝了桌上的奶茶之後說
『會轉成中繼只是因為球隊需要中繼投手,並不需要先發投手。
球團有需要,我就必須去適應它,
如果說當時我不接受的話,那我可能就沒有繼續在大聯盟上場的機會了。』
這時讓筆者想到一句話:
『面對改變,不要放棄、懼怕它,試著理解它、接受它,而後完成它。』
我想,郭泓志就是這麼做的吧。
而關於投球策略是怎麼訂定,小小郭表示:
『依照當天的情形作調整。當然賽前都一定會開會討論打者的弱點以及我能做到的配球模式。
我的優勢是在直球嘛,所以大部分都是以直球為主,或許會依找打者的習性去做更動。』
他以sinker為out-pitch的王建民舉例:
『但是就像是很會打伸卡球的打線,總不可能叫王建民都不丟伸卡球,這是一樣的道理。』
隨後我們又追問一題:「那如果當天直球狀況不好的話呢?」
這時郭泓志又妙語如珠的回答:『就打電話跟教練說我今天不投了!(大笑)』
全場也跟著笑了起來
『當然還是要上場投阿,只是會更增加自己的信心而已。』小小郭霸氣的說。
↑道奇球場牛棚(投手為韓籍投手柳賢振)
在場的blogger問到現在有許多優秀、年輕的球員紛紛嘗試著到國外一展身手,
在台灣對於選手旅外的時期有不同的看法、意見。
有些人認為先在台灣待一陣子;有些人則是認為趁年輕的時候早點出去看看會比較好,
身為高中畢業就遠赴美國奮戰先鋒的郭泓志表示:
『最近很多人問我這個問題,
對我來說,我不太清楚所謂的「準備好」的定義,況且出國這種機會不是天天都有。
如果今天你有了出國的機會,你也想挑戰國外的棒球,我會說「Why not?」,
能夠到外面走走看看,並不會造成什麼影響,
反而能學到更多與台灣不同層面的東西,不能說是一定好或壞。』
神采奕奕的郭泓志說
『只要有機會,家裡的經濟狀況也允許,我支持他們出國試試看自己的實力。』
.曾仁和在WBC無所畏懼的精采表現也為他爭取到芝加哥小熊隊162.5萬的簽約金
最近有兩名台灣投手在大聯盟Debut-李振昌與羅嘉仁,
筆者便問對於他們的表現,小小郭有什麼樣子的看法與建議?
對此,郭泓志表示:
『我覺得他們倆位都投得很好,能從小聯盟然後到大聯盟就已經是非常了不起了。
以他們的年紀來說,我覺得他們都還在學,以後比賽經驗一多,他們吸收到的東西越多,
該怎麼面對打者、面對球賽與觀眾,過兩年他們一定會有所成長,跟我當初上大聯盟時一樣。
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他們一定會表現得更好。』
.上圖為李振昌、下圖為羅嘉仁
回到中華職棒的話題,眾寫手問郭泓志覺得哪位台灣打者是他最欣賞、最強悍的打者?
小小郭想了一下,說道
『我覺得其實都很強!台灣的打者有台灣打者厲害的地方,台灣的投手球種太多,
或許對快速球不比國外球員,但是光在變化球就因為常遇見,所以更能掌握,像是指叉球、變速球等。
美國很少人在丟指叉球的,所以他們對這種球就打得比較不好。
我覺得台灣最厲害的打者應該是彭政閔吧,或是義大的林益全也很厲害。』
他繼續說道
『恰恰的打擊能力真的很好,不管是內角外角、擊球的Timing或是選球都很厲害。
我常常聽到有人說中華職棒的打者不比那些外籍洋將厲害,
但是我覺得不是說哪裡來的就一定比較好,球是圓的,比賽時才能看出來誰比較強悍。』
.彭政閔(Zimbio)/林益全(蘋果日報)
筆者問「台灣也漸漸的在實行「主場制度」,如Lamigo之於桃園、統一獅之於台南,
依照小小郭在美國的經驗,像是到巨人隊AT&T Park比賽時應該也有不少震撼。
但對於台灣應該要如何執行,而小小郭又有什麼樣的建議呢?」
郭泓志表示:
『明確的執行主場優勢對於球賽的票房和吸引球迷具有拉力,
也希望政府單位能充分的給與資源幫助CPBL球隊認養球場,藉以改善職棒的環境。』
小小郭繼續說道
『台灣與美國球迷加油的方式不同,台灣獨特的加油方式,
加上又是同樣語言,能直接感受到球迷的意念,
而美國則是不同地區的球迷各有不同的花招,多到眼花撩亂、大開眼界。』
在台灣這小小的土地上實行主場制度其實筆者認為是利大於弊的,
一方面球場設施能因為球迷而有所改善,另一方面更能向下紮根、在地化經營,
也或許更能帶動當地經濟活絡,甚至對地區有認同感。
.AT&T Park位在舊金山灣,是舊金山巨人隊之主場
接著我們討論到台灣與美國訓練選手上的差異,郭泓志嘆道:
『我覺得美國在投手的訓練上與台灣最大的差別在:重質不重量;而台灣則是重量不重質。
在美國你不會看見像台灣一樣每次進牛棚練投就100多球,
而是30球左右就結束,牛棚投手更是少於這個數字,
因為每個選手每天都有固定的菜單與練投時間,他們並不會在預定的球數往上繼續增加。
投手也是人,操下去手會壞掉的。』
小小郭繼續說道
『曾經我看過在台灣牛棚練投150顆,前面的70、80顆球他們會用大概六、七分力去丟,
抓投球的感覺,最後的10、20顆球才會用全力。
這種方式在美國是很奇怪的,
因為在正式的比賽時,你並不會只用六、七分力去丟,
所以即使是在牛棚用六、七分力投出很多很棒的球,但是在實際的場上也許是沒用的。』
『有些人認為台灣的投手比較容易受傷,其實我覺得只要是球員,
受傷是難免的,有很多可能性,但與訓練方式有無關聯,我也沒有辦法說明白。』
接著有寫手延伸了上個問題,
請教郭泓志對於「日籍投手田中將大在用了160球之後隔天又上場救援」的看法,
小小郭表示:
『其實只要他覺得身體OK,又有想投的意願,再加上那又是最後決戰,沒有理由不讓他投。』
他說『我能體會他想為球隊貢獻一分心力的想法。』
這句話讓筆者想到Lamigo桃猿隊的投手王豐鑫曾經在2012年的亞職大賽期間說
『我會盡全力投球,只要教練團需要我,我一定義不容辭。』
我想,這就是為每個球員為了球團奉獻心力,並且,對自己負責的方式吧。
不想讓自己後悔當初為什麼沒有去嘗試,
然時間已逝可能再也沒有機會去完成,那可能會是一名選手最大的遺憾。
自小小郭三次開刀後,
筆者很想了解他在復健那段時間裡心裡的想法,
又是怎麼樣讓自己擺脫Yips(投球失憶症)的?
郭泓志說道
『復健不像是看一本書,好像你讀完就可以學到一些東西,
很多事物和細節,一定得透過你的親身經歷、慢慢體會才可以得到。
且就算感到復健很枯燥無趣,但還是強迫自己去做,
不做,就永遠沒有機會,就算最終失敗了,至少也因為曾經努力過而不留遺憾。』
他繼續說著
『投球失憶症的確是因為自己似乎看不見原本的目標,找不到打棒球的理由。
所以決定先休息一陣子,再從小聯盟慢慢丟,
這算是一種重新開始,也再度找回對棒球的熱情與樂趣。』
球團也給予十足的耐心,要他自行調整,回復手感再回到球場。
前些日子曾經因為郭泓志、陳偉殷大力推薦的《The Mental ABC’s of Pitching》(投手的心靈密碼)
心理治療師作者Harvey Dorfman在台灣掀起一波不小的熱潮,現在熱潮雖然散去,
但是郭泓志提起這位醫師給的建議還是記憶猶新:
『Dorfman會給你一些工具,要你去應用,而每個人有不同的方式。
我的方式則是不斷地調整呼吸、想一些能讓我更專注在投球上的事。』
小小郭也表示,他靠著這樣才慢慢找回投球的那種自信的感覺。
.筆者棒球藏書之一《The Mental ABC’s of Pitching》
小小郭回台以4080萬台幣加盟統一獅,
他表示希望能以健康的身體穩定的出賽為球隊貢獻。
非常霸氣的不設定任何標準,他說
『只要能夠健康的出賽,就一定能投出我應該有的水準,不讓支持他與統一獅的球迷失望。』
.小小郭加盟統一獅記者會(蘋果日報)
---
第一次與球員近距離的訪談,竟然就見識到我心中最強的台灣左投郭泓志,
the “K-U-ALL”,實在是讓我感到不可置信,到現在也還是意猶未盡,
他的一言一行、銳利的眼神殺得我毫無招架之力,緊張到腦袋一片空白,
在小小郭親自拿簽名球給我的時候又表現得非常有親和力!
.這會是傳家寶啊!
在經歷過那麼多次的手術,他卻依舊保持著一顆想打球的心其實真的很不容易,
尤其又是在遙遠的美國,身邊沒有親人可以傾訴,堅強的心與意志真的是一個楷模、典範。
與他的談話中可以發現,他是個很樂觀的人,會適時的開自己玩笑,但是該認真的時候又是全神貫注。
我覺得這應該就是一個認真做事的人必須要有的態度:
該放鬆的時候就不要撐住,該付出全力的時候也不放過任何一絲體力。
明年的統一獅將會有這麼一位恐怖的投手出現,其他各隊的打者小心了,
“the K-U-ALL”回來了!
也請各位球迷擦亮您的眼睛,
好好的觀賞大聯盟級的直球與那懾人的霸氣吧!
對了,有寫手問到「如果說全壘打大賽,那小小郭的意願是?」
小小郭說:
『如果有人找我去比全壘打大賽的話,也是可以的...』
超期待的啊!!!!(興奮)
.2007/06/13